黄遵宪与苏州开埠交涉
作者: 杨天石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多年前,承黄遵宪的曾孙敬昌先生赐寄黄遵宪与日本谈判时亲拟的“苏州通商场章程”复印件一份,上有黄遵宪亲笔修改文字。从该件追溯谈判经过,可以反映出《马关条约》签订后,黄遵宪为维护国家主权所作的艰难努力。兹为纪念黄遵宪逝世100周年,特为检出,略加考订,并阐述前后因果,来龙去脉。由于各事丛杂, 有些资料,特别是日方档案,尚待继续搜寻。
黄遵宪与民俗学
作者: 杨宏海  召开年:2017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黄遵宪是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,学术界曾经从爱国主义诗人、外交家、思想家等不同的角度,对他进行过研究,作出过评价。但是,他在民俗研究方面的贡献,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,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,揭示这位民俗学先驱的有关主张和实践。一 黄遵宪关于民俗问题的理论民俗学是搜集、整理和研究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、习惯、技术、文艺等文化事项的一门人文科学。我国 更多...
黄遵宪与民俗学
作者: 杨宏海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黄遵宪是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,学术界曾经从爱国主义诗人、外交家、思想家等不同的角度,对他进行过研究,做出过评价。但是,他在民俗研究方面的贡献,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,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,揭示这位民俗学先驱的有关主张和实践。
黄遵宪与民俗学
作者: 杨宏海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黄遵宪是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人物,学术界曾经从爱国主义诗人、外交家、思想家等不同的角度,对他进行过研究,作出过评价。但是,他在民俗研究方面的贡献,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,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,揭示这位民俗学先驱的有关主张和实践。一 黄遵宪关于民俗问题的理论民俗学是搜集、整理和研究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区的风俗、习惯、技术、文艺等文化事项的一门人文科学。我国是一个有悠久的民俗学传统的国家,周秦以来,文献上(如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、《山海经》等等)就有大量民俗资料。但是,民俗学作为一门学科,是在“五四”以后才
黄遵宪与明治“文明开化新诗”
作者: 蔡毅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黄遵宪在清朝驻日使馆任职期间,与日本汉诗人多有交往,并对明治汉诗坛起过指导性的作用,这已为多数学者所论述。但他在对日本汉诗指擘讲画、平章月旦的同时,作为“老师”,是否也反过来受到了“学生”的某种影响?关于这个问题,迄今未见有人质疑。因为中国诗人面对日本汉诗人,长期以来一直以祖传正宗自居,在先生巨大光环的笼罩下,弟子们似乎唯有俯首听命,而毫无置喙的余地,遑论“逆向反馈”?然而在黄遵宪身上,我们却可以看到这种堪称“教学相长”的或隐或显的种种痕迹。本文即对此试作探究。
黄遵宪与明治“文明开化新诗"
作者: 蔡毅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本文是一篇未定稿。尽管考虑还很不成熟,但我想先把问题提出来,以就教于各位方家。我的问题是:黄遵宪身体力行的“诗界革命”,有没有受到明治时期风靡一时的“文明开化新诗”的影响?众所周知,黄遵宪是晚清诗界革命创作成就最为显著者。其新体诗的一大特点,即梁启超所说的“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”(《饮冰室诗话》),代表作如他使英时写的《今别离》四首,分咏轮船火车、电报、照像和东西半球时差,当时就得到了诗坛大家的交口称赞。陈三立评之日:“以至思而抒通情,以新事而合旧格,质古渊茂,隐恻缠绵,盖辟古人未曾有之境,为今人不可少
黄遵宪与《时务报》的内讧
作者: 马勇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由黄遵宪、汪康年和粱启超等人创办的《时务报》是维新运动期间最为重要的宣传阵地,曾经其到过重要的作用。然而不幸的是,这份重要刊物因为人际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背后深藏的政治理念冲突.仅仅存在两年的时间就告结束。如同《时务报》巨大的正面影响一样,《时务报》的内讧也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产生过重要的影响,它既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一个缩影,也由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基本特征。
黄遵宪与《时务报》内讧
作者: 马勇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不论在近代中国新闻史,还是近代中国政治史上,《时务报》的影响都是巨大的。之所以如此,应该承认是《时务报》创办伊始拥有一个难得的“最佳组合”:黄遵宪以政界大员的身份掌控大局;汪康年协调内外,负责经营和运作;而“笔头常带感情”的梁启超以如椽之笔提供源源不断的“报章体”文字。然而遗憾的是,随着戊戌年间的政治进程,随着《时务报》日趋红火,黄、汪、梁三人的处境开始变化, 他们共患难的创业精神开始丢失,他们三人的关系也开始了微妙的变化,并最终导致他们的分手,《时务报》也因此成为历史的陈迹。
黄遵宪《日本国志》延迟行世原因解析
作者: 李长莉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一《日本国志》延迟八年行世之憾晚清甲午一战,中国惨败于东邻小国日本,俯首签约,割地赔款,一时举国震动,朝野哀痛。人们痛惑不解:这个孤悬海外、一向不被国人留意的蕞尔小国,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强悍?日本的情
黄遵宪《日本国志》延迟行世原因解析
作者: 李长莉  召开年:2005 会议名称 :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类型 :会议论文
摘要:一 《日本国志》延迟八年行世之憾晚清甲午一战,中国惨败于东邻小国日本,俯首签约,割地赔款,一时举国震动,朝野哀痛。人们痛惑不解:这个孤悬海外、一向不被国人留意的蕞尔小国,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强悍?日本的情形究竟如何?对此朝野上下一片茫然,一时关心时务的士夫文人们无不为此痛心疾首。时人梁启超述此心态道:“日本古之弹丸,而今之雄国也。三十年间,以祸为福,以弱为强,一举而夺琉球,再举而割台湾,此士学子鼾睡未起,睹此异状,挢口咋舌,莫知其由,故吾政府宿昔靡得而戒焉。”2就在马关签约数月之后的1895年(光绪二十一年
< 1 2 3 4 ... 7 8 9
Rss订阅